中国书协杨再春书法好在哪里?
你好,我是一名书法爱好者。本不该参与这个问题的回答,然而我多年前开始对书法产生喜爱之由,有很多原因:一些大师一些作品。其中之一是杨再春先生。
1、杨再春先生主持的上个世纪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电视书法讲座,影响大、覆盖范围广。
较深的印象是杨再春先生的笔法非常扎实。讲座过程中也非常强调基本功扎实的重要性。
书法爱好者初期,最忌的就是不重视笔法。因此当时看完杨再春先生的讲座,开始非常关注各种各样的有关书法基础知识的书籍。
直至后来看到另一位***周慧珺先生的书法作品及相关她个人简介的一些书籍和新闻,更坚信学习书法,扎扎实实做好基本功是不二法门!
2、杨再春先生的作品,印象中的米芾的味道很重。
早期杨再春先生确实很出名,影响大。米味重,颜体强。后来也了解到国内书坛都认同他的成就。
当今书坛,有关米味,国内书坛周慧珺先生如果认第二估计没人敢认第一。
周慧珺先生很低调,一直深藏不露。后来再低调也架不住得出来。当今书坛,作为书法爱好者的我把她列在首位。
上世纪八、九十年代,在书法爱好者心目中,杨再春可是神一般的人物。
那时,杨再春、沈鸿根、庞中华等几人的字帖,那可是风靡大江南北,学书法的人,哪个对他们不是佩服得五体投地?
正好,书柜就有一本他的字,现在找出来翻翻,无论如何,也看不出他的字好在哪里了。相反,按照书法美学观点,他的字显得俗。
我想,原因是,当初我初学写字,信息闭塞,尚没有形成正确的书法审美观,所以会以俗为美,就如当初我认为“馆阁体”也非常好一样。
有些人甚至认为,杨再春的字其实就是老干部体。是不是老干部体且不说,其格调确实不高。
但是,杨老先生确实是个好人,为中国书协的成立也出过力。他们那一辈的书法家确实为书法的普及作出了极大贡献,他们的字帖一夜之间点燃了大众学习书法的热情,他们的历史贡献不容抹杀。
更多文章,敬请关注千年兰亭。
杨再春的书法好在:
一、荒漠中最先长出的苗子
有个特殊时期,从文化,文艺发展的视角,我把那个时期称为“文化断层期”。
杨再春,是那个时期过后,改革开放,百废俱兴,开风气之先,最先出现的一批从事书法的名人之一。
杨再春,以及同时期的沈鹏,欧阳中石,硬笔字名家沈鸿根,庞中华等等,从文化的荒漠中出苗了。
那个时期,绝大多数人,穿衣吃饭都是最大的难题,书法离人们的生活就太远了。但中国人的血液里,都沉浸着传统文化的基因,多艰难的生活都阻断不了人们对书法这门传统艺术的喜爱和好尚。
“物以稀为贵”,先声夺人,先入为主,那时走在前面的人,极容易成名。无论是全国层面的,还是地方层面的。
二、居高声自远的优越位置
杨再春(1943一),学的是体育,北京体院体育专业,***跳远运动员,毕业后担任北京体院学报编辑,80年代后担任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。
他自小开始并长期坚持苦练书法,并积极参加社会上的书法活动,1***6年与刘炳森等创办北京书法研究会,1981年组织了中国第一届书法展,1981年,在北京书法研究会基础上,创立了中国书法家协会,他是协会章程等申报材料起草者。
那时,群众学习书法热情很高,但学习资料缺乏,杨再春相继出版了多部专著和字帖,特别是他那部《行草章法》最受好评,前后印500多万册。
1990年起,在中央电视台举办书法系列讲座,播了三年,对推动群众性书法学习活动起重大作用,他的名字和书法在群众中有广泛影响,被誉名“拥有千万学生的书法家”,有不少后来成名的书法家回忆,当时是看他的央视讲座而走上学书法道路的。
杨再春中央电视台讲座画面
他的书法,追求魏晋的神韵,隋唐的法度,两宋、金、元的意态,明清的雅趣和朴拙,集撷百家,形成自己的风格,他主张书法艺术与社会广泛接触,走向社会,雅俗共赏,他的书法,不仅受书法界赞许,更受普通百姓喜爱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3801085100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wnwsw.com/post/1232.html